• 您好,宣城市社會組織信息網歡迎您!
    理論研究
    您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理論研究 > 正文
    宣城市社會化社區居家養老的“九同樣本”
    時間:[2018-07-24 ] 來源:宣城社會組織信息網 閱讀:

          3月30日上午8點,趙建富老人從宣城市區梅園新村的女兒家出來,輕車熟路地來到位于梅溪路威尼達廣場東邊的九同大院,拐上了鐵制樓梯,推開宣城市九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下文簡稱九同社區照料中心)的玻璃門,一個老人的一天開啟了。

          從一周前起九同社區照料中心還在試開放階段,他就風雨無阻的前來“打卡”。

          九同社區照料中心由宣城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牽頭,社區提供場地,社會化養老組織春暉養老服務中心管理,是宣城市將社區養老和社會機構有機結合的一次嘗試,也是宣城市主城區首家由社會組織承接的社區照料中心。3月28日,九同社區照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正式開放,每天前來“打卡”的老人多達二三十位。

          趙建富說:“這兒好啊,心不慌。”

          家門口的“托老所”

          趙建富的“慌”來自2個月前,彼時還住在宣州區金壩街道的趙建富接到接送外孫上下學的“重任”,于是趙建富便住在了女兒家,外孫的接送問題解決了,可趙建富的內心卻焦急起來。

          “人老了,時間就顯得特別漫長,早上8點出門,在小區里轉啊轉,轉了好多圈,腿都酸了,結果一看表9點還不到,只好墊張報紙坐一會,再硬著頭皮轉。不轉能去哪呢?能干什么呢?”趙建富苦笑說,他為了解悶,曾跟小區保安聊了個遍。

          在外“流浪”的時候,他也曾想過有個地方可以坐下來,有一群年紀相仿的人暢談過往,一起下下棋、聊聊天,哪怕就是坐一塊曬曬太陽發發呆也好。

          一周前,通過老友的推薦,趙建富知道九同社區照料中心。

          在照料中心,他跟同齡人有聊不完的話,下棋打牌看電視也樂趣無窮,時間變得快了起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女兒上班也更安心了。

          堅持來“打卡”還有90歲的王德成。

          王老雖然年事已高,但聲音洪亮步伐穩健,平時在家能自己做飯洗衣,但和所有老人一樣“孤獨像一根扯不完的絲線,漫長而又難捱”。 “在家看電視太無聊了,去公園里轉吧,又沒體力。”王老說,這里不但有他的老朋友,更結交到了許多新朋友,有人一起談心打牌,再也不孤單了。中心里干凈整潔的環境和周到的服務也讓他很滿意,“我上下樓都是他們幫忙攙著,太貼心了!”王老還表示,子女們曾隨他一起來“考察”過,都特別放心。

          社會化升級后的“煥然新生”

          九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實際上設立已久,但為什么直到現在才為眾多老年人所熟識?這還得從照料中心完成社會化升級改造之前說起。

          2014年,宣城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根據《意見》中“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按照新建的住宅小區每百戶20至30平方米、已建成的住宅小區每百戶15至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等要求,各縣市區開始在城市社區中建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市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117個,這其中就有九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

          但由于社區事務繁雜、人手有限、資金不足,加上中心享受的補助標準低,不少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只是“看上去很美”,簡陋的硬件設施讓它們逐漸淪落為“棋牌室”或功能單一的活動室,無法充分滿足老年人健康、心理慰藉、發展等其他需求。

          社區運營日間照料中心面臨著“費時費力擔風險”的問題,引入專業化的社會力量承接便呼之欲出。

          民眾有呼聲,政府有作為。在充分調研和考察學習的基礎上,宣城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為九同社區和宣城市春暉養老服務中心牽線搭橋,將社會化專業養老機構春暉養老服務中心引入社區,并按照新標準、新要求,對九同社區原有的照料中心進行了全面升級。

          3月28日,宣城市宣州區西林辦事處舉行了九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升級啟動儀式,市區第一家由社會組織完成升級改造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正式開放??偯娣e達170平方米的中心整潔干凈,棋牌室、閱覽室、書法區、休息室、觀影區、理發室以及小廚房一應俱全,客廳的桌子上擺著象棋。中心由3個人負責管理和服務,都為專業人士。春暉養老中心主任楊德祥說,為給老人提供方便、廉價的理發服務,他們還特意邀請了家住梅園新村的理發師黃師傅。

          優秀的硬件、貼心的服務,再加上多個小區之間的地理位置,九同社區照料中心自重新開門運營以來,經過口口相傳的自發宣傳推廣,越來越多老年人來到中心。楊德祥告訴記者,試營業期間,中心最多的一天承接了三十多位老人。

          站內站外有機聯動

          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戶籍人口280.4萬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60.5萬人,老齡化程度達到21.58%,超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養老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宣城市結合自身獨有的生態、區位、交通優勢,初步建成了服務供給豐富、適合當前需求、發展潛力十足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正積極打造“養生福地、健康宣城”。

          在這個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中,以家庭為依托,以社區化、社會化服務為補充的社區福利服務,既能滿足了老人居家養老的傳統觀念的需求,又能實現由社區提供幫助以及各種服務,是居家養老新模式。因此,在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社區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社會組織承接社區養老服務又是值得探索的新亮點。

          但社會養老組織承接社區養老服務、打造新站點,只是社會養老服務組織走進社區邁出的第一步。

          “要想更好的滿足老年人各式各樣的需求,還需要與社會組織、社會資源實現更多有機聯動。”楊德祥說,要解決養老問題不僅要有個站點供老人們休閑娛樂,還要豐富老人們精神文化生活。要做到這點一方面要引進更多的社會公益組織來帶動老年人,例如開設老年興趣班、學習班,并將有才藝的老年人組織起來,跟著公益組織一起去一些機構和學校慰問演出,讓老年人的精神煥發起來;另一方面,結合社會義工、志愿者對一些空巢老人、身體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慰問服務。“最終通過九同照料中心這個站點帶動更多站點的建設,讓全社會來關注養老問題。”楊德祥表示。

          宣城市將在政策層面進一步給予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支持。今年,宣城市擬出臺《宣城市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2018-2020年)行動計劃》、《宣城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實施意見》、《宣城市加快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實施意見》,在全市20%以上的街道(鄉鎮)設置養老服務中心,并在其轄區內建設2-3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同時,宣城市還將用三年時間推進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升級改造工程,新建100個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努力引入社工和志愿者服務、大力發展智慧型養老、推進醫養結合,實現城區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為城區老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居家養老服務。

    分享到: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地址:宣城市鰲峰中路48號 | 電話:0563-3022350 | 宣城市本級社會組織群:210451012


    CopyRight 2011-2013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宣城社會組織信息網 技術支持:莫思網絡科技

    国模大胆扒开自慰喷水,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播放搜索,久久婷婷六月综合色液啪,国产区一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